【 约见的军嫂】
暗淡了操枪弄炮,远离了摸爬滚打,曾经的几位特战老兵,如约而至,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,回到了朝思暮想的这座军营。
站在这片曾经滋养过我,磨砺过我的热土上,我的双眼不由自主地盈满泪花,面对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孔,一排排挺立的白杨,一座座熟悉的营房,一时间,我幌若回到了三十多年以前……
当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,我们要去品尝一下久负盛名的回乡早茶。
“小梅想见一下首长?”朱政委说。
“好啊!你打电话,请她与我们共进早餐。”我不加思索地回答。
小梅是刘森林战友的遗孀。
刘森林是我当团长时的一名班长,1992年《解放军报》在头版头条加按大篇幅报道了他“以情带兵”的感人事迹,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!他荣立二等功后由班长直接提干,一路走来,曾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“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”,被兰州军区表彰为“学雷锋标兵”,被自治区党委、区人民政府,军区授予“雷锋式的好青年”荣誉称号。官至副团后转业到地方工作,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。
我们当年一路看着他(她)俩恋爱,结婚生子,我还在他们的婚礼上致辞送上了祝福。一切愰若昨日,浮现在眼前。
“你儿子现在哪?”我问她。
“在南疆某部服役,三期士官。”
“你现在生活状况怎样?”
“提前退休了,在家伺候父母。”“再没成家?”“没有!”
“你还年轻,找个合适的人,有个伴可以互相照顾么。”
“不了!我再嫁个人,我儿子回来就没家了!”
我一时语塞,鼻子发酸,心中泛起五味杂陈,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安慰她。
是啊!军嫂们在军人生前身后的奉献付岀忍耐,又有几人能够体味与理解?!
“以后有什么困难给我们这些老战友说,我们会尽力的!”我郑重地说道。她郑重地点了点头。
【偶遇的兵】
今天来访的,是曾在红军师服役过十二年的老兵,我们在机场偶遇。
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咸阳国际机场,缓缓地滑行到廊桥旁。
“首长,接您的地面工作人员已在廊桥处。”空姐微笑着告诉我,接着用力推开了舱门。“谢谢!”我面向空姐点了点头。舱门外廓桥接口处,笔挺地站着一位面目英俊的帅小伙。
“首长,我来接您。”他微笑着向我打过招呼,便麻利地从夫人手中接过了行李箱。
“谢谢你!”夫人说。
“不客气!首长,我原来是红军师的兵!”他不无自豪地说。
“呃!你那年当的兵?知道红军师师训是什么吗?”一丝惊喜从我眼神中闪过。
“知道!师训是:个个都是好样的!我2010年入伍。”说话间,小伙子腰杆似乎挺得更直了。
“若方便,说说你现在生活、工作处于什么状态?”
“首长,我虽然没见过您,但在红军师有您的许多传说。”他有些激动地回答。
“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?”我好奇地问。
“做个好样的兵!”他坚定地说。
我点了点头,对他投去赞许的目光。
他接着说道:他在部队干满三期士官后就转业了,安排在东航机场贵宾室工作,工作稳定,收入还可以。父母在山东老家做生意,收益颇丰,不需要他的钱。他用在部队十几年积攒的津贴工资和转业费,在西安买了房,购了车……他还说读过《归途拾光》,受益匪浅。
“留个联系方式,我回去给你快递一本签名书。”凭我几十年带兵识人的眼力,断定眼前这个小伙子是位砺志的青年人,便欣然许诺。
“不用留联系方式,我一定专程去看望老首长!”他诚垦地说。
于是,便有了此文开头的一幕。
蓦然发现,来登门看望我的,大多是我当特种大队大队长和红军师师长时,未曾谋过面的士兵,比如,这两天就有老黄,老肖,小王,小梁……
精彩评论